Album:提督の決断
Release:1989年9月25日
CatoNumber:H29E-20006
Game Company:KOEI
Record Company:KOEI
Price:2987円
Composer:宮川泰
Arranger:宮川泰
Performer:東京都交響楽団
Soprano :川島和子
Vocal :広谷順子
<Track List>
交響詩「提督の決断」
01. 第一楽章:序曲~オープニング~母港·呉のテーマ~会議(日本)~出港
02. 第二楽章:洋上~空戦~陸戦~敗北~レクイエム
03. 第三楽章:寄港~慰安~寄港
04. 第四楽章:出港~海戦~帰港~日本の勝利
アメリカ編
05. 母港·ハワイのテーマ
06. 会議(アメリカ)
07. アメリカの勝利
イメージソング
08. 風の子守歌
<Review>
久しぶりだ~!本张专辑发行于19年前的今天,是题材在国人眼中一度备受争议的光荣名作《提督の決断》初代的Arrange专辑。先不谈游戏内容,权且低调并不负责任的将这个系列看成一个米国和日本在太平洋中间海战的游戏,本系列的音乐还是非常不错的,个人感觉尤其是这张初代的Arrange专辑。本游戏的作曲兼编曲由日本音乐巨匠宮川泰担当,其ACG相关的代表名作为《宇宙戦艦ヤマト》(为什么他作曲的作品都这么“军国主义”-
-)。也许是因为出生在1931年的宮川泰在少年时期亲身经历过二战的原因,这首专辑中的每一首关于战争的主题音乐的特色都被他诠释的绝对显著,就算是不懂音乐的我也能听出该交响诗每个乐章中所表现的主题及所诠释的背景的起落及具体位置,以下将详细说明。
在详细介绍这张专辑之前,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张专辑收录的曲目其实共8首,分别为突显日本主题的“交響詩「提督の決断」”,包含米国母港夏威夷主题、米国会议、米国胜利的米国主题曲三首,以及最后一首Image
Song,“風の子守歌”。为了更好的说明本作游戏音乐对同一主题所诠释出的严谨性、一体性和完整性,本文将着重介绍专辑中代表日本主题的“交響詩「提督の決断」”的四个乐章以及最后一首Image
Song,風の子守歌;因此,专辑中由其它非交响诗音乐题材表现的米国主题曲三首不做收录。(交响诗+Image
Song是个人认为最完美的专辑构成方式了~)
好了,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个名为“提督の決断”的交响诗。
本部交响诗由近几年因参与DQ“都响化”而为大家所熟知的“東京都交響楽団”演奏。总的来说,非常典型的一部交响诗。四个乐章的整体感觉就像是在打一场转败为胜的海战。
第一乐章主要表现的事战前港口的平和以及紧张而又严肃的战前准备工作。整部交响诗在海浪声、飞机的发动机声、炮弹声、舰船的枪炮声的衬托中由本乐章出现的第一首乐曲,来去都极其凝重的“序曲”引出,然后在2分31秒时带出本游戏“提督の決断”的主题曲:庄重又严肃的“Opening”。在此之后,在4分
30秒处出现了以美妙的弦乐演奏的日本的母港,“吴港”的主题曲。这首“吴港”也许是因为有前两首音乐存在的缘故而在这里显的格外的温馨,一派令人出乎意料的平和又祥宁的港口景观,完全没有战中军港应有的那种紧张的情绪。然而,这种平静其实往往就预示着不久后的残酷和激烈。果然,整篇乐章的感觉又被由后来在6分52秒处出现的“日本会议”带回了那种沉闷而严肃的气氛,让人联想到的是“提督”们(战犯们
- -)的阴谋和野心。最后,第一乐章以“出港”的进行曲收尾,预示着第二乐章战争的开始。
第二乐章是本交响诗中最长的一章,描述了舰队的出战、战斗和战败。乐章的前三分之一部分表现的都是舰队在海中舵驶的情景。其中不乏洋面上舵驶的平静、由于过分小心翼翼而显露出的沉闷、以及大敌临近的不安与焦躁等种种复杂而又真实战争感觉。4分26秒出现的快速的弦乐和钟铃的合奏打破了这种相对的平静。突如其来的空袭将整个乐章带入了第二曲“空战”。宮川泰对此处“空战”的拿捏和处理是个人在整部交响诗中最喜欢的环节之一,完全体现出了洋上舰队遇敌并交战的突然感和紧迫感。随后出现了表现正面迎敌的,本交响诗中最为华丽悲壮的音乐之一的“陆战”。也许“提督の決断”的主题是海战的原因,所以宮川泰有意在编曲中在空战和陆战之后安排了“战败”和“挽歌”。这可能也戏剧性的预示了只有通过海战才能取得本游戏的最终胜利吧(不过当年米日二战作战胜负的转折点也确实是由海战而决定的)。这里的这两首分别在7分30秒和10分10秒处出现的“战败”和“挽歌”都是那种极其典型的悲伤向旋律和配器。“战败”的弦乐齐奏,和“挽歌”中的定音鼓伴奏的管乐独奏,都非常贴切的表现出两曲标题所表现及乐章此处所需要表现的意境。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伴随“挽歌”开始前和结束后背景中出现的海浪声,从某种角度也暗示了舰队的覆没以及覆没背后所表现出的凄凉的感觉,同时也引出第三乐章所要表现的补给和休整。
正如第二乐章结尾处预示的那样,第三乐章所表现的主要内容便是战败后的归港和重整。本乐章由“寄港”开始,“寄港”结束,中间穿拆“慰安”一曲。“寄港”
的感觉和一开始第一乐章中吴港的感觉极其相似,一样的温馨,一样的和谐。也许是因为安排到第三乐章的原因,多少会给人一种新的希望开始的感觉。“慰安”位于本乐章的1分22秒至3分6秒之间。第三乐章中“慰安”前后的两处“寄港”到“慰安”和“慰安”到“寄港”的过渡都由竖琴的拨弦完成。“慰安”旋律的总体来说,就像“寄港”和“慰安”两区彼此间都用竖琴过渡一样,感觉上说不出和“寄港”有任何太大的区别。然而,由于女高音的加入,使得“慰安”旋律和其作用的性质在本质上发生了变化,即存在了一种用天籁之音般的歌声安抚和治愈受伤的灵魂和心的模糊而又潜在的用意,总的来说很有创意(极赞!)。另外,说句题外话,“慰安”中的女高音的演唱者名叫川島和子,其实大家应该对她的声音都不陌生,反正我是第一次就听出来了,《圣斗士星矢》中经常出现的那个女声就是她,也就是当时的川島上叢子。她的声音还是很有治愈和安抚的感觉的,当时看圣斗士就这么觉得了。
本交响诗中的第四乐章所表现的正是重整后反败最终以海战获胜的情景。乐章开始处的“出港”和第一乐章结尾处的“出港”完全一样,只是也许因为长度的原因,而显出战的更加坚决,且士气更加高涨。随后短短的三分钟内,出现了本部交响诗中最为精彩的环节:海战。紧张而激烈的海战被宮川泰的编曲和“都响”的演奏表现的淋漓尽致。其中不同小节的环环相扣以及定音鼓和弦乐所模拟的舰船的发炮声尤其让人感觉到海战的真实和精彩,一种乘胜追击,攻破顽敌的意境。随后“归港
”的音乐并没有表现出战胜后的喜悦,反而比出港还要严肃。我个人的理解是,这里的音乐所想表现的是那种舰队归港时毫不掉以轻心及小心翼翼的真实感。直到乐章的结尾处,“归港”后出现的“XX的胜利”,才展现出那种令人振奋的胜利后的荣耀和热情。这首胜利进行曲的旋律基本和之前出现两次的出港进行曲一样,但由于一开始的更加明显的奏鸣以及长度的加长和重复次数的增多,而显得更加的彻底和完满,充分体现了胜利所需要的那种华丽而振奋的曲风。在这里值得注意的同样是结尾出的浪花声,但这次所想表现的更多是战后不再有战舰存在的海面的安静及平和,也同时从侧面表现了战争在人类历史中的转瞬即逝,简单的就好像茫茫无边乐海中的一曲交响诗而已。
至此,简单的介绍了本部交响诗和其音乐背后所阐述的具体故事结构。每当我听完这个“交響詩「提督の決断」”,再去听专辑的最后一首由広谷順子演唱的
Image
Song,“風の子守歌”时,已经不再有任何的感动,剩下的只有感觉,一种感动的想哭的感觉。具体什么感觉其实很难说的清楚,也许是这首“風の子守歌”与这部交响诗所表现的那场真实的战争间的艺术差异所产生的乡愁感,和被这种感觉的投入所陶醉后产生的某种小小的悲观感以及与之对比现实中常有的某种小小的喜悦感所参杂在一起的一种复杂的感觉吧~!
好了,个人认为本章专辑是早期光荣出品的多部优秀Arrange专辑中非常有特色的一作,尤其是这部以游戏为名的交响诗。极力推荐给喜欢交响的各位。也许,它能让你第一次觉得,交响诗是可以听出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