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日星期日

《Mushishi·蟲音后》ー幻の物語·后



01. 夢路(ゆめじ)
悠扬、神秘的旋律从耳边延伸开去,通向远方望不到尽头。步履蹒跚,为的是追随那指路的磬鸣,稍不留神,却已迷失在一串串媚惑的敲击声中,举步唯艰。
这是条通向何处的路?未何我们执着向前?……
带着无数的疑问,音乐依旧,人心依然。

02.「天辺の糸」
第19话《天边之丝》的主题音乐。从无尽的天边,垂下一根神奇的“丝线”。那是一种叫“天边草”的虫,是几乎在全作动画里最不起眼的配角。然而就是如此漫不经心的存在,可以因为一场惊慌失措的邂逅,改变人的命运。
只有爱人清志朗的信念,才能留住游移在人虫之间的少女吹。曾经迷失的清志朗,最终冲破了世俗的重重枷锁,和心爱的女子走到了一起。如果没有“天边草”,身份地位悬殊的两人也许就此错失;因为有了“天边草”,他们的爱才得到了真正的考验和历练。
如泉水叮咚滴落心湖,如浩淼夜空闪烁星光,清亮灵动的音乐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旋律间飘荡的串串铃声,对耳朵来说无疑又是一次闪耀火花的相会。
听着这般悦耳的音乐,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同吹和清志朗身处在同一片天空下被星光包围,小小幸福一下也不为过吧。

03.「筆の海」
第20话《笔之海》的主题音乐。动画到这里,暂告一段落。虫师的旅程,也将作一个投靠和休整。就在狩房家的宅邸里,面容冷峻的银古,深深地抽一口烟,给少女淡幽讲述虫和人的故事。
这个明眸皓齿的女孩的脸上,俯卧着超越年龄的淡漠表情。因为体内封印着“禁种之虫”,必须终生与笔为伍,写下关于虫的点点滴滴,以使其长眠。在银古之前,她听了无数仇恨和杀戮的虫和人的故事,即使内心嫌恶无比,却无法停止手中命运的笔。直到有一天,一个银发碧眼的男子带来了生命和爱的新故事。
此时此刻的音乐是一种真正的静寂之声,不知是温暖还是寒冷,安抚着世间所有的一切。缄默或者干脆沉睡,虫或是人,都会象这旋律吟唱的那般孤独寂寥,都需要这样让时间暂时静止的驿站。

04.「暁の蛇」
第16话《晓之蛇》的主题音乐。被一种叫作“影魂”的虫逐渐吃掉记忆,这对さよ来说,是件不幸的事,更为悲惨的是,这种虫无法驱除,只有眼睁睁地等待着连自己的名字也忘记的那天。
因为“影魂”不会吞噬每天要面对的人或事的记忆,さよ和儿子カジ踏上寻找外出经商的丈夫的旅程,换来了丈夫已在异乡另组家庭的事实。沉重的打击使之前彻夜无法入眠的女子昏睡了三天三夜,醒来时已被“影魂”带走了所有丈夫的记忆。
音乐没有着力表现故事悲恸的一面,也没有刻意煽情催人泪下,淡淡地温柔地唱着一段安眠曲,试图抚慰那个整日整夜辛勤操持家务的女子。同样被轻声细语哄睡的我们,不知不觉记住的,只有女子无怨无悔的笑容,还有那以不可思议的方式保存下来的对丈夫的爱。
聆听这样的音乐,和与儿子相依为命生活下去的女子一样,我感到快乐和满足。

05. 寂光(じゃっこう)
钢琴奏出两个孤单的音,陷入短暂的静默中。然后又以同样消沉的情绪奏出两个音,再度戛然而止,兀自思虑。如此周而复始,使鼻间的空气也变得更为稀薄和冷涩起来。曲子的后半部分有其它乐器的和声加入,突然犹如光芒万丈,但被刻意放大的不是光明,而是孤寂的背影。

06.「沖つ宮」
第22话《海上宫殿》的主题音乐。又一次,渺小无助的人类被推到了一个残酷极致的境地。
源源不尽流淌着的是旋律,也是那奔涌的时间洪流,乍听来忧伤潺潺,内心酸楚难安。但音乐流过耳边却又平淡似水,波澜不惊。每个生命所要经历的岁月,对于时间来说,都不是最特别和最激烈的。
这一话看了两遍,无论是叙事方式还是色彩运用,大部分都如同音乐表现得那般平静而详和,令人不敢相信这是关于“死后重生”的传说。但是,没有了生死离别就真的是乐土吗?我每想至此,心就会隐隐作痛。面对死亡,鲜有人能心平静气。怀着“不想消失不见”的信念跳进海中虫的怀抱,让其把自己变成胚胎借着母体重新返回世间的行为,个人觉得要比直面死亡需要更大的勇气和魄力。
因为,不想让所爱的人被夺去生存的时间,也不想让等待的人更加寂寞,所以,还是这样死去才好呢……

07.「春と嘯く」
第15话《啸春》的主题音乐。这一话里由虫——“空吹”制造的“幻春之景”可谓美轮美奂,令人心驰神往。若我是故事中的顽皮小孩ミハル,恐怕也会三番两次在严冬寻觅它的踪迹。
安祥、柔美的钢琴声是荒芜的冬天里最香甜的酣睡,最静谧的蛰伏。萦绕在耳边心头的美好音乐,展现了漫天飞雪里顶着严寒翩翩而舞的“空吹”的诱人姿态,随着乐曲的展开,也正是人们追逐的脚步的迈开,一派奇丽的春色在皑皑白雪的笼罩下傲然长啸,唤醒了天地间所有蠢蠢欲动的生物。
被“幻春”所迷惑,被“空吹”吸去精气而陷入沉睡,在第二年的春天,又被破茧而出的“空吹”的香气唤醒。在远离喧嚣的农舍,人和虫和平而奇异地共处,度过生命的寒冬。

08.「虚繭取り」
第17话《迷茧探虚》的主题音乐。从未对虫有过丝毫惧怕,但这个故事里不起眼的虫——“虚”却第一次让我畏缩、颤栗。
据说这世界上有许多空洞,游走着无端消失的人类,他们在庞大黑暗的迷宫里逐渐丧失了记忆,迷失了心智,永远找不到回家的路。这空洞就叫虚穴,是由“虚”创造的彼岸世界。当姐姐绪因自己的失误被“虚”带进深远无边的虚穴的时候,妹妹绮被自责和悔恨深深折磨。从出生开始从未分离的两人,自此被迫放开了紧握的双手。
孤零零的敲击声沉重而压抑,惶恐而绝望。本该泛起阵阵回响的涟漪,却似被周围无边的暗潮遽然吞没。这死寂一般的迷宫,连声音也找不到出口,徘徊失措。但我们总能轻易地听出乐曲末尾饱含希望的闪光点,正如故事最后总能让观者感谢漆原的仁慈,被认为永远不可能走出虚穴的绪,靠着绮几年如一日塞入玉茧的书信,找到了返家的出口。
在这个世界上,有远比死亡更可怕的“虚无”,也有远比“虚无”更神奇更强大的信念。

09. 月光(げっこう)
夜阑人静,暗夜中浮动着清亮悦耳的虫鸣,侧耳细听,竟似划破夜空般辽远空灵。耳边吹过翊翊的风,席卷而来阵阵微如叹息的银铃声。
只有虫与之结伴,在容易迷失的黑夜。但只要看见和谐宁谧的月光从天空倾泻而下,任何充满了荆棘的山道上,虫师都会毫无惧色地独自赶路。
如果被虫的光芒吸引,迷惑,那么就请抬头看一下真正的光之河吧。

10. 風の手枕(かぜのたまくら)
一管尺八,幽邃深远,迂回绵延,宛如清风徐徐,送吹着脉脉温情。历来苍茫凄迷之音此时蜕去了所有哀怨的戾气,深情地吟咏着流光岁月。在尺八温柔地引领之下,曲子开场部分看似漫不经心的拨弦和声转换了角色,一曲由吉他演绎的动人歌谣正式粉墨登场,成了那飘荡在风中的温暖絮语。
较尺八而言,吉他的音色更清亮犀利,却也更撩动人心。两者于曲尾的合奏可谓缱绻万千,柔情无限,是疲惫的身心最渴望的怀抱。

11. 鼓唄(つづみうた)
鼓声在《虫师》的OST里,始终是最活跃的。时而低沉凝重,时而俏皮帅性,但无论是何种姿态呈现,都潜藏着一股巨大而神秘的力量,所以它正是可以代言生命的声音。
这曲节奏简单,利落干脆。鼓棒起落间如蜻蜓点水,却又声声厚实,劲力十足。活泼跳跃的鼓点与其说是鼓的欢唱,倒不如说是鼓的舞动。弥漫着浓郁古风的鼓韵使我们仿佛回溯了那场生命的进化,情不自禁地为这最原始最旺盛的律动热血沸腾。
增田为《鼓唄》和《光酒》创作的两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2.「籠のなか」
第14话《笼中》的主题音乐。看完这一话的我,甚至发出了“虫比人还要有感情呢!”这样的感叹,从观赏《虫师》开始以来辛苦维持的人的优越感,已然土崩瓦解。
给予寂寞的人温暖和爱,无私孕育孩子并捍卫其幸福的居然是一种叫作“借间竹”的虫。与之相比,人却漠视亲情,排斥不同族群的生命,显得极端自私、心胸狭隘、丑陋不堪。
强烈的对比是最直白辛辣的讽刺,但动画用了更释然的方式来讲述,大半要归功于音乐。旋律饱含浓情,温柔似水。那是甘甜汁液滴落竹间的响声,也是父母在耳盼殷切的叮咛。听罢这曲,心情稍许平复,觉得只要为了动画最后新生的嫩笋里那声声啼哭而感动就好!

13.「山抱く衣」
第18话《山之衣》的主题音乐。人和虫在此话里生生相息的景象让人动容。
与第11话的音乐描述山的巍峨壮阔不同,这一话的音乐刻画了山之幽清娟丽。如果用色彩来形容的话,前者是浓重庄严的墨绿,后者则是淡雅写意的青翠。但山明却乏灵秀之气,这是乐曲给人最直观的感受。之后隐约觉得有一股不安、焦虑的情绪在心头滋长,细细品味才发现,音乐着力表现的正是飘零潦倒的生命那份失落和惶恐。人如此,虫亦如此。
失去了赖以生长的土地,背弃了血脉相连的亲人而贫病交加的天才画家再也无法挥毫泼墨,山之衣也因为虫“产土”的流失丧失了力量。回到故乡的画家面对一片荒芜的土地,面对亲人的遗孤,留下了悔恨的泪水。迷途知返的浪子最终得到了原谅,眷鸟归巢,故乡与亲人始终是最难以割舍的牵绊。

14.「錆の鳴く聲」
第23话《锈过留声》的主题音乐。寂静的山庄被白雪覆盖,斑斑红锈夺去了寒冬里最后的生机。当听到少女しげ那羸弱的身躯内爆发出的嘶喊声响彻整个山谷,心灵的尘埃被彻底荡涤。
正由于动画最后那沙哑、竭力的呐喊声给人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所以初听乐曲的时候感到十分费解。全曲似乎没有高潮部分,从头至尾清淡如水,寒幽似冰,展现了被“锈”侵蚀的村庄那派萧瑟的景象。按照自己的理解,诠释的重点应该是驱走虫的声音,应该更激烈更震撼人心。但增田的曲子到了后半部分,竟然愈加柔和,温暖起来。死气沉沉的山谷,带给全村人厄运的无辜少女,我们可以从音乐中听见悲凉而无助的人类的叹息。然而凄凄孤鸣之后打动我们的温润旋律,描绘的正是少女那颗真挚、善良的心,这也是作曲家所要强调和传达的。
久违的锈之声划破死寂一片的山谷,也使生命得到了复苏。

15. 月暈(つきがさ)
月晕很美,是围绕着月亮的彩色光环。
皓月当空,清辉似水,皎洁的月光轻柔地洒遍沉睡的大地。如风飒飒的银铃声轻柔拂过耳边,抬头再次望月,雾霭逐渐升起,为澄澈的玉盘蒙上一层羞涩的棉纱。
原以为这清谧的月夜里只有微风相伴,但立刻就有虫若隐若现。它们出现在身边或是远处的黑暗中又迅速消失,即使近在眼前,伸手亦无法触摸。幽静而详和的月夜,心情因虫而焦灼难安。
月晕如水彩烟染,美丽如画。但月晕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天气的变化。乐曲所谓的月晕,只是“虫动”的前兆。

16. 子夜(しや)
子夜时分,万籁俱寂。音乐开场以悲悼的钟声揭开了夜的序幕,听者的耳朵也随之深入那无边无际的神秘黑夜中。此时任何细微的动静都被放大,窸窸窣窣的在耳边游荡的声响,可以辨别是虫的攒动。只有在这世间万物都酣睡的子夜,连心灵都沉静下来的时刻,我们才能注意到近在咫尺的虫——另一种不可思议的生命。
音乐的基调是阴暗而略为压抑的,是人们在黑夜中缺乏安全感的真实写照。因为子夜时分,肃穆、不可预知的黑掌控了大地,脆弱的人类唯有惶恐地躲藏、畏缩地张望着熟悉又陌生的世界,焦虑等待黎明的到来。

17.「眼福眼禍」
第25话《眼福眼祸》的主题音乐。昏暗的房间,一盏油灯如豆,伴着铮铮乐鸣,燃起了属于往昔的那段回忆。
失明的少女周因“眼福”看见了父亲慈爱的笑脸,重获光明的她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日子。然而被虫寄居的眼球很快使她看见了别人无法眼见的东西,远处的山脉、大海彼岸的陌生国度……甚至看见了人的未来。闭上眼睑也依然无法获得黑暗的周,有一天看见了父亲倒在某处山谷再也回不了家,毅然背起了琵琶,开始了流浪卖唱的生活。她等待的,也是她所看见的,眼球离她而去的那一天。
托人物设定的福,有幸在配乐里听到了平时很少有机会听到的日本琵琶的演奏。虽也是传承于中国的传统器乐,但日本琵琶采用的是琴拨擦弦的方式演奏。熟悉中国民乐的朋友应该知道,琵琶的音色明亮富丽,出音又极快,既可以表现高山流水的涓涓不断,又可以表现烽火战鼓的气势恢弘,完全是个独当一面的角色。与之相比,日本的琵琶含蓄内敛,出音慢而不钝,强调稳重有力,回音绵绵不尽,悠长深厚。一拨三震,回味无穷。多以说唱的伴奏者登场,表现出彩却不露锋芒。
这个故事寓意深远,所谓“遥不可及的那些注定了的无法改变的事”并非是要宣扬什么宿命论,而是对芸芸众生善意的提醒。或许,也只有这威严却不失温婉的琵琶声,才具有循循善诱的力量吧。
顺便一提,担当演奏的是日本著名的琵琶演奏家——田原顺子。她师承于已故日本国宝级琵琶演奏家山田美喜子、山崎旭萃,是“平家物语”的代表人物,目前仍积极地活跃在音乐界,探索着琵琶演奏的新思路。(日本琵琶分为楽琵琶、盲僧琵琶、平家琵琶、薩摩琵琶和筑前琵琶)

18.「綿胞子」
第21话《绵胞子》的主题音乐。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个故事里的虫是可怕、狡猾甚至是罪恶的。至少它利用了人类最无私伟大的亲情。
“绵吐”是一种象绿色棉絮一样漂浮在空中的虫,一旦进入孕妇体内,便会寄生在受精卵内,借由母体出生后,形如淤泥,迅速钻入地下,一年后开始将婴儿样的“ 人蕈”送回其生身父母身边,主体借由丝与“人蕈”相连获取养分。“人蕈”衰败后会散播出大量的种子,以此繁衍不息。这样看来,也不过只是一种象植物般的生存方式而已。
探讨到这类话题时,难免显得沉重。尤其在这缓慢而低沉的音乐下,痛苦又无助的父亲和为了保护孩子对银古拔刀相向的母亲的模样,一次次浮现于眼前。《虫师》至今对于人类的冷嘲热讽在这集里已完全转换成了同情和肯定,无奈与悲伤的旋律也升华成了一种抚慰心灵的声音。
还是同样的观点:人没有错,虫也没有错。但是我却从看《虫师》以来第一次庆幸自己身为软弱、愚蠢的人类。“胞子”口中的“匪夷所思的生物”,因为有了爱,而微笑而哭泣而受尽折磨,却是这世间最幸福的生物。

19. 蟲動(こどう)
嘈嘈如急雨,突袭了平宁的世界。沉闷仓促的鼓声夹杂其中,时轻时重,此起彼伏。起初鼓声还仿若只是暗流涌动,但逐渐汇聚交错,更明朗而亢奋的节奏牵动起听者每一条神经。
打击乐器在《虫师》的音乐里势如破竹,纠正了人们对于它表现力单调、刻板的错误印象。之前已不止一次提到音乐表现“虫的主题”时的生动、精妙,此刻这幕“虫动而生异相”的画面再次跃然曲上。

20.「篝野行」
第24话《篝野行》的主题音乐。虽然通篇充斥着熊熊燃烧的火焰,却依然奇寒彻骨。这不仅仅是因为那状似火苗的虫——“阴火”所带来的寒冷,也是为肤浅、莽撞的人类放火烧山的行为而感到心寒不已。目光短浅,慌乱无措,这才是人类在面临危险时最致命的。
但故事的重点并非又要批评什么,而是虫师——野荻这个人物的勾勒与描绘。外表冷若冰霜,即使阴火已侵入村庄,即将夺去她的生命,她仍然平静地向银古陈述着自己的计划。但我们看到的不是被阴火,而是她那被强烈的自责灼伤的内心。与“阴火”恰好相反的虫师,孤傲冷酷的外表伪装了无限温暖的心灵,因为迫切想要保护村民而大意犯错,可见虫师其实也是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啊。
乐曲带来的阵阵寒意从背脊而生,眼前仿佛飘荡着幽冥般的伪火。并不轻松的旋律里我们听到了深深的内疚与叹息,也迫使自己静下心来作一次反省。如此,便感到胸中暖意融融。
会犯错,会懊悔,这大概才是人类的可爱之处吧。

21.「草を踏む音」
第26话《踏草留音》的主题音乐。故事也好,音乐也罢,在这里静静地告别离去。没有太多眷恋不舍,不带感伤情怀,只是象是又要踏上旅程,不知什么时候还会再回来。
满目的绿色,苍翠、清秀、葱茏或是浓郁,故事里关于山、关于山神、关于故乡、关于光脉、关于虫师……太多太多的意味欲语还休。还有少年银古、沢和イサザ的邂逅,十几年后的重逢都让人回味无穷。更令人动容的是——光脉迁移,山神离去,火山爆发,一切绿色皆成焦土。当人们纷纷离去的时候,原来一心玩乐、无忧无虑的有钱人家的少年イサザ毅然留了下来。他没有舍弃曾经赖以生存的大山,勇敢而执着地种树开荒,使山又重新染上了生机盎然的绿色。时光荏苒,迎接故友的イサザ,已是一个成熟、坚强的男子,脸上露出云淡风清却满足的笑容,眼神依然清澈如涧。
如果你此刻焦躁难安,就请闭上眼睛好好来欣赏这一曲幽谷的回音、山泉的轻唱吧。让被七彩云雾环抱的大山再来拥你入怀,温柔的风吹来清脆的虫鸣鸟叫,深深吸一口青草的芳香,在神奇的自然界里,仿佛回归生命的原点。
音乐可以让身心享受轻松和欢愉的高潮,并不是动听旋律的魔力,而是缘于聆听者纯净美好的心灵。
幸福,就是这么简单的事。

22.「The Sore Feet Song」(TV Size)
见《虫师·音前》第23首

23.「眇(すがめ)の魚」On Air Ver.(ボーナストラック)
见《虫师·音前》第17首

24.「緑の座」On Air Ver. (ボーナストラック)
见《虫师·音前》第21首


在听《虫师》的OST前,首先善意地奉劝还没有观看动画的朋友,还是先去了解虫师的世界吧。可以说,没有了音乐,动画将暗淡无光;同样没有了动画,音乐的深意永远无法体会。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虫师》的音乐是千变万化的。时而如涓涓细流,娇柔多情;时而似骇浪奔腾,狂放不羁。但真正去琢磨品评,又仿佛安静平和、淡而无味。
也许这一段段旋律都太过自然和谐,仿佛浑然天成。正如增田在专辑后记里写到:“其实我什么都没有做,曲子像是本来就存在的,只是等着我在体味《虫师》的过程中去发现,去邂逅。”
音乐,正如“虫”一样与每个人奇异地共生呢。
增田于《虫师》的爱,使这部动画的配乐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也可以说是他配乐生涯的闪光点。也许作品未必被后人所记,但给他的人生却留下了一些宝贵的财富。
当然对同样深信着“虫”的存在的聆听者来说,也是无比幸福的事。
期待着这位喜欢悠闲享受工作、生活的音乐家下一部作品。

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着一些不为人知却奇妙的微小生物,绝大多数的人看不见也摸不着。也许有一天因为一次不经意的交错,你和它相遇,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只要轻轻微笑……
借用作曲家的话作结:“皆さん,‘蟲’は在ますよ…確かに…”

没有评论: